在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的一段剧情中,徐达临终时病重,朱元璋亲自前往北平探望这位昔日并肩作战的老战友。两人相对而坐,泪眼相望,回忆起往昔的风风雨雨,感情愈发深厚。然而,朱元璋在得知徐达背上长了痈后,故意赐了一只烧鹅给他。两位老朋友在情感的涌动下,尽情饮酒吃肉。结果,徐达因食鹅肉而诱发病情,最终逝世。这段剧情虽然引人入胜,但它更多是根据野史中“朱元璋故意用烧鹅逼死徐达”这一说法加以改编的。然而,真实的历史远非如此。
事实上,徐达在洪武年间可谓是功勋卓著、深得朱元璋的器重,是少数能够善终的开国元勋之一。徐达和朱元璋同为安徽凤阳人,且年轻时曾在一起放过牛。因此,他们不仅是同乡,还是早年便建立起了深厚友谊。在元朝末年,时局动荡,民众疾苦,徐达胸怀壮志,决心投身到反元的起义洪流中。
展开剩余82%当时,朱元璋已经投身起义,1353年,他返回故乡招募士兵,徐达也毅然加入,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。两人一拍即合,开始了属于他们的传奇征程。那时,朱元璋虽已在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军中担任将领,但郭子兴的胸襟狭隘,屡次排挤朱元璋。于是,朱元璋决定另立门户,脱离郭子兴势力,开始独立发展。徐达作为朱元璋的亲信,始终支持他,渐渐成为朱元璋的重要左膀右臂。
在一次险象环生的危机中,徐达英勇表现。当朱元璋被郭子兴的部下扣押时,徐达主动提出愿意代替朱元璋为人质,最终化解了这场危机,从此,朱元璋对徐达的信任与日俱增。
随着战争的推进,徐达屡立战功。1355年,他因打下和州而被提拔为镇抚,不久之后,他带领大军东进,屡次与敌军进行激烈交锋,扫除了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。在1363年的鄱阳湖大战中,徐达表现得尤为出色,在少数兵力下成功击败了陈友谅的前锋部队,为朱元璋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。
此后的几场战役中,徐达屡次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,特别是在1367年攻下平江城时,他指挥的军队一举将张士诚的军队全歼,25万敌军被俘。朱元璋经过这些战役后,成功统一了中国南方,徐达也从一名普通将领成长为军事上的巨擘。
徐达虽然读书不多,但非常注重学习军事知识。他常邀请学者讲解兵法,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战斗中。此外,他也善于总结经验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体系,被誉为“战神”。即便在元末明初那个将星云集的时代,徐达的光芒依旧璀璨。
1368年,朱元璋在应天称帝,建立了明朝,并封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。此时,朱元璋已消灭了最强的敌人——陈友谅和张士诚,唯一剩下的对手便是元朝的残余力量。在北伐战争中,徐达作为大将军,指挥明军迅速击溃了元朝的残余力量,成功解除了这一威胁。
尽管朱元璋最终登基成为皇帝,徐达始终保持低调、简朴的作风。他不喜欢奢华的生活,经常以简朴的生活方式作为楷模。朱元璋曾试图强迫他接受一座豪宅,但徐达坚决拒绝。最终,朱元璋只好命人修建一座新宅,以满足徐达的需求。
徐达不仅在军务上表现卓越,在朝廷政治中亦表现出极高的智慧。他公正无私,拒绝结党营私,甚至连丞相胡惟庸的拉拢也不为所动。胡惟庸曾多次试图通过徐达的家仆福寿来陷害他,但福寿始终忠诚不二,保护了徐达的清誉。胡惟庸最终因谋反被朱元璋诛杀,而徐达则在明哲保身的同时,稳步走向了辉煌。
朱元璋在朝堂上常常称赞徐达,称他为“真正的大将军”。而徐达的家族也因他的成就而享誉四方。徐达的子孙不仅在明朝官场中占有一席之地,且显赫一时。他的大儿子徐辉祖被封为魏国公,而他的女儿们也都嫁入了皇室,成为了皇后或妃子,家族的荣华富贵持续了数百年。
但徐达一生并未因功高位显而自满,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,这也是他能够得到如此长久荣誉的原因之一。朱元璋对于他更是无比欣赏,经常亲自设宴招待他,两人相互尊重,深厚的友谊也为两国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徐达的一生,堪称忠诚与勇气的化身。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,在官场上公正无私,他的智慧与德行赢得了后人无尽的敬仰。直到今日,他依旧是明代开国名将中的佼佼者,为后人所铭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